说起五菱汽车,咱们普通老百姓心里头总是觉得很亲切。
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可以说是喊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从能拉货能载人、跑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到后来小巧玲珑、解决了无数人城市代步难题的宏光MINI EV,五菱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特别懂咱们中国老百姓心思的品牌。
可是,最近看到即将上市的这款五菱之光EV,很多人心里都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款车看起来,似乎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五菱了,它好像和咱们普通人的实际需求隔了一层,甚至有人直言,这不就是个带轮子的“移动毛坯房”吗?
这样的车,真的还是人民需要的产品吗?
它的市场前景,确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我们不妨先从这台车的定位说起,这也是它最让人感到别扭和困惑的地方。
五菱之光EV用的是微型面包车的底盘,按道理说,它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拉货。
可问题是,如果你真想拿它当一个干活的工具,很快就会发现它有点不够格。
咱们就拿它自家的明星产品五菱宏光来做个对比,那可是无数小生意人、创业者的得力助手,空间实用性是出了名的。
可这款之光EV,在车身尺寸上却小了一大圈,无论是长度、宽度还是高度,都和宏光有明显的差距。
这就直接导致了它的装载能力大打折扣。
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开装修公司的师傅,或者一个做小商品批发的店主,以前开宏光一趟就能拉完的材料或者货物,现在换成之光EV,可能得分成两趟甚至三趟来跑。
这样一来,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都上去了,对于分秒必争的生意人来说,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那么,既然拉货不太行,把它当成一辆家用的载人车怎么样呢?
这个想法可能更行不通。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那个微面底盘。
这种底盘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承载重物,所以它的悬挂系统通常会做得非常硬朗,几乎没有为乘坐舒适性留下太多余地。
开过或者坐过这类车的人都知道,路面上一点小小的坑洼,传递到车厢里都会变成非常清晰的颠簸感,过个减速带更是像坐过山车一样,整个车都会“跳”起来。
如果只是司机一个人短途开开还能忍受,可要是载着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长途出行,那种乘坐体验可以说是相当糟糕的。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论拉货,它空间不够大;论载人,它舒适性太差。
这样一个两头都靠不上的产品,它的目标客户到底是谁,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果说定位上的模糊还只是让人困惑,那它的内部配置,就真的让人有些无法接受了。
从目前公布的实车图片来看,车内的廉价感几乎要溢出屏幕。
特别是后排,简直简陋到了极致。
就两个光秃秃的织物座椅,连最基本的安全配置——头枕都没有配备。
我们都知道,头枕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时,能够有效保护乘客的颈椎,防止挥鞭伤。
缺少了这个配置,无疑是把后排乘客的安全置于了极大的风险之中。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智能手机和电动化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这款新车竟然还在使用手摇式车窗。
那种需要费力地转动摇把才能升降车窗的设计,仿佛让人一瞬间穿越回了二三十年前。
这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控制成本”来解释了,它更像是一种对当下消费者用车习惯和需求的漠视。
大家现在买车,哪怕是几万块钱的入门级车型,也期待能有一些基本的舒适性和便利性配置。
五菱之光EV这种“毛坯房”式的内饰,显然与主流的消费趋势背道而驰。
也有分析认为,五菱之光EV可能是想在中国市场复制日本“K-car”的成功。
“K-car”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车型,以其小巧的车身、灵活的操控和经济的税费,深受日本消费者喜爱。
但是,把日本的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这背后是两国消费者在用车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在中国,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还承载了更多的家庭功能和社会属性。
我们买车,往往追求的是“大空间”和“高配置”。
车子要足够大,才能在周末舒舒服服地带上一家老小去郊游;后备箱要足够宽敞,才能在逢年过节装满给亲戚朋友的礼物。
同时,大家也希望车子能有更多的科技和安全配置,提升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所以,中国市场上热销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大气”、坐起来宽敞的SUV和轿车。
相比之下,“K-car”那种小尺寸、低配置的特点,很难满足中国家庭“一步到位”的购车心理。
就连国内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之前被曝光的一款类似“K-car”的方盒子小车,后来也被证实主要是面向日本等海外市场。
这足以说明,连行业领头羊都清楚,这类车型在国内的市场接受度是比较低的。
五菱之光EV想凭借一个独特的造型就在这个细分市场里闯出一片天,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性能——续航里程。
官方公布的305公里续航,在如今动辄五六百公里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实在是不够看。
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在理想条件下的测试数据,实际使用中肯定要打折扣。
比如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或者在高速上行驶,电池的电量消耗会大大加快。
如果再考虑到它可能需要拉货,车辆满载的情况下,续航还会进一步缩水。
这么一算,它在日常使用中能稳定跑个两百多公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的续航能力,对于一个需要承担日常通勤、货物运输等多种角色的车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它会带来严重的“续航焦虑”,让使用者无法安心地进行稍远一些的行程,大大限制了车辆的使用场景和范围。
在同价位区间,已经有一些竞争对手能提供更长的续航和更好的配置。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五菱之光EV的竞争力就显得更加薄弱了。
总而言之,五菱之光EV这款车,从产品定位到内部配置,再到市场策略和核心性能,都存在着不少让人担忧的问题。
它似乎偏离了五菱品牌一贯以来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需求的成功路线。
它既没有五菱宏光那样的全能实用性,也没有宏光MINI EV那样对特定痛点的精准打击。
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脱离了市场实际,有些想当然的产物。
我们希望那个最懂中国老百姓的五菱能够重新审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推出这样一款看似创新,实则与大家渐行渐远的产品。
毕竟,只有真正被人民所需要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新玺配资-114配资网-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炒股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